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交通运输部:进一步打通堵点,畅通物流。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3月以来,国内疫情频发,部分地区“一刀切”采取货车管控措施,导致交通受阻、车辆滞留、物流不畅,对重要民生物资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较大影响。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打通堵点,畅通流通。

交通运输部:进一步打通堵点,畅通物流。

目前,高速公路网的“主动脉”运行情况如何?如何保证货车的通行?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回应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物流主要运行指标持续改善。

据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国平介绍,为尽快畅通物流,交通运输部制定了10项措施,确保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敦促各地取消“一刀切”的交通管制政策,优化公路防疫站设置和检疫程序,提高车辆检查效率。

“同时,各地将严格落实货车驾驶员‘捡拾追行’+‘闭环管理’要求,部署推进健康码一码通、码卡合一、码号精准分配,建立货车驾驶员‘白名单’管理制度。”李国平表示,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物流主要运行指标持续向好,全国各地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基本清理完毕。

数据显示,5月10日,全国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较4月18日分别增长5.71%、6.16%和1.12%,主要国际航空口岸货邮运输量增长30%左右,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长20%左右。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稳定在10万标箱,是疫情前的80%以上。浦东机场和白云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上升到60%以上。

“此外,随着封闭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全面恢复运行以及各项措施的不断推进,货物物流受阻的情况迅速改善,全国公路网交通量尤其是货车交通量持续稳步上升。截至5月10日,全国公路交通总量2187.73万辆,比4月10日增长26.39%。其中货车流量721.3万辆,比4月10日增长25.65%。”李国平表示,接下来,交通运输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措施,继续巩固打通大动脉的成果。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车辆优先快速通行。

物流运行顺畅不仅关系到人民“菜篮子、米袋子”等重点民生物资的供应,还关系到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还关系到广大货车司机的现实生计和基本生活。

据悉,今年4月,全国启用统一样式的运输车辆通行证。但目前部分货车司机反映办理不方便,防疫检查时部分有牌照车辆受阻。

对此,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韩景华表示,通行证是在特殊时间段内,为保证紧急状态下重点物资的跨区域运输,由重点地区发放的运输凭证和保障凭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货运车辆都需要办理通行证。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各地不得以未持有通行证为由限制车辆通行。对于有通行证的车辆,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车辆优先快速通行。

“对于有证车辆,在发运过程中,发证单位需要及时将通行证相关信息推送至目的地接运单位进行申报;在到达阶段,如果旅行卡为绿色且不带*号,则必须立即放行。”韩京华指出,如果带有绿色标志*的旅行卡在48小时内符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正常,旅行卡为绿色,应立即放行,不允许超重。

此外,受疫情影响,很多货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停车难、核酸检测难、吃饭难、交通难等问题。对此,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负责人王泰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实施了“放心停车”、“免费体检”、“爱心餐”、“无接触”、“优先”等一系列服务。如果货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防疫过度等问题,可以拨打12345、12328等热线,当地政府及其交通运输部门将及时跟进协调解决。

努力解决物流配送“最后100米”问题

随着物流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国道、省道等交通要道保持平稳畅通,但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末端不畅的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我国交通要道基本畅通,但上海等部分疫区城市配送和邮政快递末端微循环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民生物资造成一定影响。”韩京华表示,为加快物流微循环体系畅通,交通运输部指导上海等疫区,推动符合防疫要求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有序复工复产,积极发挥重点物流企业的专业力量和市场资源,努力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

为尽快使物资配送“最后100米”便捷畅通,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国务院保障物流畅通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突破终端梗阻,畅通“微循环”。

韩京华指出,首先,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有序解封封闭的物流配送节点网点。其次,将指导各地将物流配送节点网点尽量划定在封闭控制区之外,确保网点有序运行。最后,及时向社会公布辖区内货车交通管制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物流配送车辆不得随意限行。

“此外,将指导各地加快应急物资转运站、接驳点和配送点建设,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挂接等运输组织方式,在有效控制疫情扩散风险的前提下,促进干部和分支机构有效衔接、有序转移,确保城市各类物资供应。”韩京华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